系统极客一直在努力
专注操作系统及软件使用技能

M4 版 MacBook Air 与 Pro 深度对比:谁才是理想之选?

MacBook

多年以来,苹果为我们提供了两款标志性的 MacBook 选择:性能强劲的 MacBook Pro 和极致轻便的 MacBook Air。然而,这也让许多用户陷入了一个经典的「纠结问题」:究竟哪款 MacBook 更适合自己?

苹果经常会基于同一硬件设计并推出多个版本,甚至在几年之内都保持相同的机身设计和功能特性。因此,与其过度纠结于细枝末节,不如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产品的整体表现。

基于这个认知,并考虑到苹果产品线至少在 2025 年底前都不会有重大变革,本文将从更宽泛的视角,对 M4 版本的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进行深度对比,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每款机型在各自优势领域的表现,以及它们的设计理念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核心需求。

选购思维革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代 MacBook 的选购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过去,我们习惯了用「专业」和「非专业」这种简单的二分法来区分 Pro 和 Air 系列。但是,随着 M 系列芯片的革新,这种故有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在的选购决策,主要应该围绕以下 3 个维度展开:

  1. 移动频率:你的笔记本是每天通勤携带,还是主要固定使用?
  2. 工作负载:你是进行轻度办公,还是处理专业创作任务?
  3. 显示需求:你只是基础办公,还是对显示效果有更高的视觉精修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先放下传统认知,重新开始认识这 2 款搭载「M4 系列」芯片,但定位却截然不同的 MacBook 设备。

显示屏和分辨率:Liquid Retina 与 XDR

Liquid 视网膜 XDR 显示屏
Liquid 视网膜 XDR 显示屏

让我们先从最直观的差异开始——显示屏和视觉观感。这里我们不讨论机身厚薄或重量,而是聚焦在屏幕本身的表现上。

MacBook Air:Liquid Retina 的日常之选

MacBook Air 提供了 13.6 英寸和 15.3 英寸 2 种尺寸的屏幕。无论你选择哪个机型,Liquid Retina 显示屏都支持 224 PPI 的像素密度。这个规格比许多还在使用全高清(Full HD)屏幕的笔记本要高出许多,完全能够满足日常阅读文档、浏览网页,以及观看高清视频的需求。

MacBook Pro:Liquid Retina XDR 的专业之选

相比之下,MacBook Pro 的 14.2 和 16.2 英寸机型,则搭载了更为先进的 Liquid Retina XDR 显示屏,像素密度达到 254 PPI。这块屏幕具备超 3K 的清晰度,非常适合需要精细视觉表现的工作,比如照片编辑、视频剪辑、观看高分辨率流媒体,或者畅玩高画质游戏。

Liquid Retina vs. XDR

特性MacBook Air(Liquid Retina)MacBook Pro(XDR)
刷新率固定 60Hz(不可调)最高 120Hz 自适应(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
峰值亮度500 尼特(仅 SDR)1000 尼特(SDR)
1600 尼特(HDR 峰值)
2000 尼特(户外极限亮度,仅 16 英寸型号)
色彩表现P3 广色域,支持 10 亿色,适合日常创作与内容消费P3 广色域,支持 10 亿色,更高色彩精度,适合专业图像与视频工作
对比度典型 1400:1100 万:1(Mini-LED 局部调光技术)
背光技术传统 LED 背光Mini-LED 背光(16 英寸约 1000 分区,14 英寸约 500 分区)

如果你主要用于日常办公或轻度创作,MacBook Air 的显示品质已经足够优秀;如果你对专业创作,或视觉体验有极致追求,MacBook Pro 的 Liquid Retina XDR 显示屏才是更理想的选择。

设计:便携性与性能的权衡

近年来,MacBook Air 和 Pro 的外观设计日渐趋同,两者都继承了苹果经典的简约美学,拥有流畅的金属机身和纤薄的「身形」。不过,仔细对比后,我们仍然能发现一些关键差异,尤其是在便携性与性能之间的权衡。

MacBook Pro:性能优先

  • MacBook Pro 的机身厚度为 14 英寸机型 1.55 厘米(0.61 英寸)或 16 英寸机型 1.68 厘米(0.66 英寸),即便是较大的 M4 Max 16 英寸型号,重量也才 2.15 千克(4.73 磅)。以大多数用户的标准来看,MacBook Pro 已经足够轻薄。
  • 但苹果对轻薄的定义在 MacBook Air 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突破。其厚度仅为 1.13 厘米(0.44 英寸),而 13 英寸机型的重量仅 1.24 千克(2.7 磅),堪称苹果笔记本中最轻便的设计,也是市面上最便携的笔记本之一。

两者在设计上的主要差异集中在两个方面——散热与电池。

散热设计:主动 vs. 被动

  • MacBook Pro 的机身设计更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容纳主动散热系统。其内部配有小型风扇,主动吸入冷空气并排出热空气,让处理器在高负载任务下仍能保持高效运行。这种主动散热方式让 MacBook Pro 能够更稳定地发挥性能,也支持更高功耗的芯片。
  • MacBook Air 则采用了无风扇设计,依赖机身被动散热来降低温度。这种设计完全没有噪音,对于追求安静环境的用户来说,是一大加分项。然而,由于被动散热的天生局限,Air 的峰值性能无法与 Pro 相提并论。在高负载下,Air 会通过降低处理器功耗来防止系统过热,从而避免降频甚至损坏。

电池设计:续航与机身容积

  • 由于 MacBook Pro 的机身更大,其内部电池容量自然也就更高,从而提供了更长的续航时间。根据实际测试,其在视频播放续航测试中表现稳定,往往能超过 24 小时,远超市面上许多同类产品。
  • MacBook Air 的续航表现也同样优秀,足以覆盖一整天的使用需求,但它的设计更偏向轻便。对于频繁外出的专业人士、学生党,或者希望「随时随地」使用的休闲用户来说,Air 才是极佳的选择。

处理器性能:M4 与 M4 Pro 芯片

M4 芯片的 10 核 CPU 包括速度领先的中央处理器核心和新一代机器学习加速器
M4 芯片的 10 核 CPU 包括速度领先的中央处理器核心和新一代机器学习加速器

MacBook Air 和 Pro 的一大区别在于处理器配置。随着 M4 芯片的引入,MacBook Air 与基础款 MacBook Pro 的性能差距有所缩小。但 MacBook Pro 支持更强大的处理器——M4 Pro 和 M4 Max,这两款芯片的性能要远超 M4。

M4 Pro 和 M4 Max 拥有更多处理核心、更强大的 GPU 核心,以及更高的内存容量支持。这些优势让 MacBook Pro 不再只是普通的笔记本,而是达到了工作站级别的性能。这种性能升级尤其适合应对复杂任务场景,比如动画渲染、工程设计等,这些任务对 M4 芯片来说可能有些吃力。

性能表现:高负载下的持久力

在实际测试中,MacBook Pro 的性能通常要明显优于 Air。得益于主动散热系统,MacBook Pro 能够在长时间、高负载下保持性能稳定,不会因为过热而降频(即性能下降)。而采用无风扇设计的 MacBook Air 在处理长时间的高强度任务时,可能会出现性能衰退。

有趣的是,在某些测试中,搭载 M4 芯片的 MacBook Air 与搭载基础版 M4 芯片的 14 英寸 MacBook Pro 表现相当,这既证明了 M4 芯片的性能已经非常强大,同时也更加凸显了 M4 Pro 芯片的领先优势。

设备版本CPU 单核CPU 多核
Apple MacBook Air 13 英寸2025 M4168849
Apple MacBook Air 15 英寸2025 M4172866
Apple MacBook Pro 14 英寸2024 M4173993
Apple MacBook Pro 16 英寸2024 M4 Pro1731734

Cinebench 2024 跑分列表

如何选择:性能需求才是核心

  • 从处理器角度来看,MacBook Air 的 M4 芯片足以应对日常任务,甚至部分高负载场景,对于不需要极致性能的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 如果你是设计师、工程师或需要长时间进行高性能运算的专业人士,MacBook Pro 的 M4 Pro 和 M4 Max 芯片无疑能提供更强大的支持,确保复杂任务的流畅运行。

图形性能:Air 与 Pro 的明显差距

M4 芯片 GPU 配备了速度更快的核心和提速 2 倍的光线追踪引擎
M4 芯片 GPU 配备了速度更快的核心和提速 2 倍的光线追踪引擎

除了处理器,图形性能也是 MacBook Pro 明显强于 Air 的一个重要领域。MacBook Air 的图形配置基于 M 系列芯片,提供了 8 核或 10 核 GPU。虽然算不上非常强大,但足以应付日常需求,比如流媒体播放、简单的游戏体验等。而基础款的 MacBook Pro 同样搭载 M4 芯片,但其 GPU 以 10 核为起点,性能与 Air 相近。

但是,当 MacBook Pro 配备 M4 Pro 时,图形性能便迈向了一个新层次。M4 Pro 提供 16 核或 20 核 GPU,而 M4 Max 更是提升到了 32 核或 40 核 GPU,大幅增强了图形处理能力。

图形测试表现:差距有多大?

在一些图形性能测试中,这种差距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型号的 MacBook Air 在测试中表现大致接近,但高阶版的 MacBook Pro 的图形能力则遥遥领先,几乎达到了基础版 M4 芯片图形性能的 2 倍。

设备版本Wild Life Extreme BenchmarkSteel Nomad Light BenchmarkSolar Bay Benchmark
MacBook Air 13 英寸2025 M48804384714972
MacBook Air 15 英寸2025 M48747380814959
MacBook Pro 14 英寸2024 M49754394915580
MacBook Pro 16 英寸2024 M4 Pro17845781630170

Macbook Pro M4 图形测试跑分列表

这种性能差距会直接反映到实际应用场景中。比如,在 Blender 中快速渲染复杂的 3D 模型,或者在要求较高的游戏中流畅运行画面密集型场景。此外,M4 Pro 和 M4 Max 还支持流畅的 4K 及更高分辨率视频剪辑和渲染,显著提升了处理能力,从满足主流用户需求迈向了工作站级别的图形性能。

键盘与触控板:苹果笔记本的「手感哲学」

MacBook Pro 妙控键盘和力度触控板
MacBook Pro 妙控键盘和力度触控板

在过去,MacBook Pro 和 Air 的键盘差异比较大,有着截然不同的使用体验。如今,两款设备都采用了「妙控键盘」设计,配备背光按键、全高功能键,以及集成的 Touch ID 指纹识别模块,用户体验更加一致。

不过,即便如此,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

  • 由于 MacBook Pro 的机身空间更大,它的键程更深,按键有着更清脆的回馈感和更明显的敲击声。这种设计非常适合长时间打字的用户,能够显著提升手感的舒适度和输入体验。
  • 相比之下,MacBook Air 的键程较浅,按键敲击感更偏柔和,而且每次按压会有稍高的阻力。这种设计的整体手感更「软」,对于重度使用键盘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

触控板:手势操作的差异

触控板也是 2 款机型的区别所在:

  • MacBook Air 配备了一块表面光滑的玻璃触控板,操作面积适中,手势控制(如点按、滚动等)响应迅速。配合苹果引以为傲的触觉反馈系统,整体体验流畅自然。
  • MacBook Pro 进一步拉高了触控体验,触控板尺寸更大,带来了更宽广的操作空间。无论是多指手势操作,还是模拟鼠标滑动,都更加自由和精准。此外,由于 MacBook Pro 的机身更加厚实,触控板的背部支撑与触觉反馈系统也有所不同,整体使用感会更加稳固、高级。

电池续航:持久耐力的杰出表现

在前文中,我们就简单提到了电池容量的区别——MacBook Pro 配备了更大的电池,拥有更高的电量储备,因此有着更长的续航时间。

实际上,这 2 款笔记本的电池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仅能轻松支撑你一整天的工作或学习,还能满足休息时的娱乐需求,根本不用频繁充电。

  • MacBook Air 的官方续航时间标定为 18 小时,不少测试结果都验证了这一数值的可靠性。
  • MacBook Pro 则更进一步,官方续航时间为 24 小时,一些实际测试甚至发现,它的续航时间往往比 24 小时还要更长。
设备版本视频播放时间
MacBook Air 13 英2025 M419:56
MacBook Air 15 英寸2025 M418:31
MacBook Pro 14 英寸2024 M428:33
MacBook Pro 16 英寸2024 M4 Pro25:52

MacBook Pro 视频播放《钢铁之泪》 720p,50% 亮度

续航与性能的权衡

不过,在考虑电池续航时,还需要结合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分析,例如:

  • MacBook Pro 有着更强的性能表现,这也意味着,它需要更大的电池来支持高效运行。
  • 更高的性能需求会对续航产生一定影响。如果长时间运行高功耗任务,比如视频渲染或 3D 建模,电池消耗速度也会明显加快。

SSD 存储:容量选择与速度表现

在比较 MacBook Pro 和 Air 时,性能与便携性之间的权衡,是一个永恒的热门话题。虽然「更大」往往意味着「更好」,但这个判断并不总是成立。不过,放在存储容量方面,这个规律倒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MacBook Air 和 Pro 都提供了多种存储配置(可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 MacBook Air 最高支持 2TB SSD 内置存储。
  • MacBook Pro 则最高可扩展至 8TB。

对于需要更多存储空间的用户来说,MacBook Pro 无疑是更理想的选择。

当然,内置存储的速度表现也相当重要。但就日常使用而言,两者的存储速度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开机速度、应用加载还是文件拷贝,MacBook Air 和 Pro 都提供了旗鼓相当的快速体验。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升级内置存储的价格可不低(苹果的心是真黑 🌚)——毕竟,更大的容量也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接口配置:MacBook Pro 提供更多连接端口

MacBook Pro 的 SDXC卡插槽、雷雳 4 和 HDMI 接口
MacBook Pro 的 SDXC 卡插槽、雷雳 4 和 HDMI 接口

虽然 MacBook Air 以无风扇设计和极致纤薄的机身,在便携性上表现确实亮眼。但为了追求轻便,在端口配置上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除了 MagSafe 电源接口和耳机插孔之外,MacBook Air 仅配备了 2 个「雷雳 4」接口。对于要连接多外部设备或配件的用户来说,有限的接口配置意味着可能需要额外的转接器或 Hub,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牺牲了一部分便携性。

MacBook Pro 的接口优势

相比之下,MacBook Pro 的接口配置更加丰富。除了 MagSafe 和耳机插孔外,还有 3 个「雷雳 4」接口(比 Air 多 1 个)。同时,还配备了全尺寸的 HDMI 2.1 接口和 SDXC 卡槽,极大地提升了易用性,让你无需借助扩展坞即可满足多种连接需求。例如:

  • HDMI 接口:能够直接外接显示器或投影设备,方便进行演示或扩展工作空间。
  • SDXC 卡槽:方便摄影师或视频创作者快速读取存储卡里的素材,省去了外带读卡器的麻烦。
  • 雷雳 4/5:无论是外接高性能存储设备,还是扩展桌面显示,都能提供出色的传输速度和灵活性。

另外,高阶版 MacBook Pro(搭载 M4 Pro 或 M4 Max 芯片)还升级到了更先进的「雷雳 5」,进一步提升了连接性能,为专业用户带来了更强大的扩展能力。

价格:MacBook Air 更具性价比

最后,我们必需要聊一聊大多数用户最关心的选择因素——售价。

  • MacBook Pro 虽然性能强悍、功能丰富,但它的价格也确实让人感到「高攀不起」。
  • 相比之下,MacBook Air 是苹果笔记本中最实惠的选项,同时也能提供出色的日常性能和功能。尤其是在便携性方面,MacBook Air 更是独树一帜。

最终结论:MacBook Pro 更胜一筹,但并非适合所有人

从各项对比来看,MacBook Pro 在性能、接口数量和续航时间等关键领域都占据着明显优势。但别忘了,这些只是笔记本表现的几个方面,并非全部。有时候,选择往往只取决于一个更直接的因素——价格。在这方面,MacBook Air 的价格更加亲民,是许多用户的首选,真 · 就只是它的性价比更高。

价格之外:便携性与性能的抉择

如果撇开预算不谈,选择的核心就在于你对「便携性」和「性能」的权衡:

  • 作为市面上最轻便的笔记本之一,MacBook Air 特别适合注重便携性、经常出差的专业人士,以及学生党和轻度用户。但它无法提供 MacBook Pro 那种专业级的性能体验。
  • MacBook Pro 则提供了顶级的性能表现,具有更强大、更专业的硬件配置。在连接性、续航能力、显示品质,以及键盘手感等方面,都全面领先。

如何选择?

最终如何选择,还是要从你的实际需求出发:

  • 如果你更看重轻巧、便携的设计和成本可控,MacBook Air 应该能满足你的期待。
  • 当你对性能有更高要求,比如专业视频剪辑、3D 渲染、多设备连接,或者需要更长的续航,投资一台更强大的 MacBook Pro,会为你带来更高的生产力提升和使用体验。

最后,请记住一条真理——适合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赞(0)

评论 抢沙发